没有声音的声音-微电影《一维》中的声音形象
托托国老法师教九岁的太子分辨善恶,学艺六年,法师做这最后的测试,他分身为二,叫太子一剑去劈那恶的一个,太子下不了手却反而惹来一场祸事……
视频播放:
影片《一维》改编自鹿桥的小说集《人子》,导演吕乐巧妙融合了中国水墨画的神韵以及皮影戏的元素。作为“2013大师微电影”的系列作品开创了小屏幕大制作的先河,带来了不同凡响的视听盛宴。
《一维》的声音创作是一个挑战。
这部微电影对于吕乐导演来说,希望做一个新鲜的尝试。“现今各种电影新技术的应用铺天盖地,全景声、3D、iMAX、4K…等等等等,我希望做一次全面回归地尝试。画面尽可能朴素、简单,甚至简朴到忽略了色彩…… 都在玩三维,我来一维,我们这部片子就叫《一维》吧…… 画面如是声音也如是,我希望尽可能地简单,而且不用5.1,双声道立体声就够了……除了旁白和音乐以外,其他声音尽可能少,最好没有……”这就是导演提出的要求――没有声音的声音。
“没有声音”不代表真的无声,“简单”也不是真的简陋和单一,而应该是所有声音元素在和谐统一之下的精致与丰富。
《一维》以一个童声旁白做为主要的叙事手段,画面中的人物全部以剪影的方式呈现,背景的描绘则运用了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全片画面精美流畅,镜头语言相当丰富,场面调度与镜头运动丝毫没有受到影像风格的局限与影响。
在最初的声音设计阶段,考虑到画面的风格,我们希望声音能够在“意境”的层面上表现得更突出,从而更贴近中国水墨山水所传达出的空灵和深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尽可能多地选择和利用带有明显宽广、遥远、空旷等形象特征的声音素材来展现师徒二人走过的空山、荒野等场景的氛围,同时再适当点缀更具体的声音细节,用来描述和加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场景是师徒二人走过茫茫雪地的镜头,俯拍,大雪从镜前划过径直撒向师徒二人,雪地上留下二人孤独的脚印。
这个镜头里除了缓缓的风声以外,还加入了淡淡的松涛声,用“凛冽”的声音形象表现深山中的寒冷。清晰的脚步声以及偶尔传来的樵夫伐木的敲打声,一远一近、一虚一实的对比,让雪中的寂静感格外突出,从而更加强调地描述师徒二人隐遁于山林的孤独与艰辛。
其他还有类似的处理手法就不再赘述。总之,在《一维》的声音创作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利用声音的形象特征,来唤起观众对于这个声音特征所描述的形象的认同感,从而实现营造或者展现空间环境与人物关系,以达到导演对于全片整体气质的要求。
其实无论大、小、远、近、安静、吵闹……无非是大自然在我们脑海中的一个概念的印记,如果对这些印记加以适当的调用,我们则能感受到这些相应概念对于我们的作用。
(从图左依次是制片谷平湖、剪辑师孟佩璁、AmazingRay副总经理肖京、导演吕乐、声音混录师于强)
来源:影视工业网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