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想起了这个问题呢?因为今年的两会,有一个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保健部主任张洪春提了一个提案《西医开中成药四成开错,西医要系统化学习中医。》
他说:
我国大量中成药是西医所开,但是绝大多数西医不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配伍和禁忌,多开和错开非常普遍,辨证不正确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也浪费医保基金。
中医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也有偏气虚、阴虚、阳虚、痰湿等不同体质,并且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如果一名患者原本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那么即使感冒发烧,也不应单独使用清热类中成药。
他还做了调查,发现综合医院的中成药有70%是西医所开。
这个提案看起来是在批评西医,而这位主任是搞中西医结合的,应该是站在中医的角度看问题。但是很有趣的一点是微博上所有的西医大V都支持这个提案。
中医界的某些人士反而好像觉得此提案不妥。这让我联想起之前看的一篇文章,他提到民国的废除旧医的提案,当时受到的最大的阻力其实不是中医界人士,而是某些地方政府,他们的税收主要来自于本地的中药材输出。这个提案可能对中医界影响不大,但是药品厂商,最主要是做中成药的产商影响很大。
也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综合医院的中成药有70%是西医所开“?这个确实是老百姓不懂的。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从西医医院拿到的所有药都是西药。
其实不然,下次你去医院的时候,你可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取药的时候,你可能要去两个不同的窗口,西药房和中药房。从中药房取出来的都是中药。
拿回到家里怎么区分呢?西药一般品名下面都有一个你看不懂的化学成分名。比如下面的这个药,格华止,它的化学成分名叫做盐酸二甲双胍。
那么中成药呢,一般讲究的是成分复杂,没有单一有效成分,所以一般只有商品名。叫什么丸散膏丹的比较多。
那么为什么西药要开中药呢?这是因为我们政府有一个”善政“,就是为了降低大家的看病成本,限死了很多药品的价格,尤其是常见的药,比较治病的药。这样大家看病成本不就低了么?(特效药和专利药不在此列)
但是,事情当然不会这么发展。所有的西药都有比较清楚地化学成分,所以不管你怎么换药商品名,你都不能逃脱药品价格的限制。但是中成药、中药就很自由。
比如,现在有一个西药,价格很低,药厂想赚钱怎么办呢?加一位无关紧要无太大副作用,也没啥作用的中药进去。然后,这就变成了新药。而中成药、中药并不需要西药那么严格的实验和审批。这就可以直接加价卖了。
有一些喜欢去药店买常见药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他们以前买的很便宜的xx西药,药店没有了。结果现在出现了一个杜仲-xx,药店的人会说,效果一样,甚至更好,一看价格,原来一盒5块,现在一盒150块。就是这个把戏。
还有很多药,能治的病说不清楚,就是补气、调养之类,看说明书,好像啥病都能治。这种也是药厂专门搞出来的,方便各种疾病,医生都可以开出来加价的。
你去看病的时候,医生问完症状,诊断完了,开始开药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话术,比如你需要不需要调理一下,需要不需要巩固一下,补一补,去去根儿,清清火,去去痰等等之类的,听起来好像跟病本身不是严格有关系,但是好像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话术。这往往就是在想给你开中药了。这个时候你说好,他就等于是咨询过了你,可以名目张胆的给你开中成药了。你说不需要呢?他往往就会吓唬你,可能病情会反复,等等。
那么解决方法呢?有几种可以酌情使用:
1、如果付费的时候,分中药房和西药房的单子,直接付了西药房的单子,取药走人即可。(不过现在很多医院不分了)
2、取药的时候,不取中药房的药,联系服务台看看能不能退费。
3、取了中药房的药,去服务台退。(一般话术是取了发现家里有这个药)
4、在病历上注明对中药、中成药过敏。(这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不多,但是你写了一般医生不敢乱开,出了事儿,他有法律责任)
5、直接告诉医生我不吃中成药。
最后总结,我说的,你可能不信,但是这位政协委员,著名医院的主任跟我说的其实是类似的事情。你不应该相信西医开的中药、中成药。
你也可以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是不是这么做就可以省掉大部分的药钱。我的经验,大概是只需要话10%的药钱就可以看病了。我以前在北京去看某病,药费400,退掉中成药,只剩35。
来源:
微信公号:Tiny4Voice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