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对我说,国民党为什么这么坏?

中国依靠低廉的劳力和产品,大量的水泥和钢筋,低效益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获得了30年来的发展动力,创造了被世人赞叹的中国速度。这种不需要国人有多少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如今需要通过转型实现持续发展,可是,在我们这块缺少滋养智力和创新力的土地上,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型?
  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对我说:“爸爸国民党为什么这样坏?”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电影都是这样演的。接下来我不知道怎么和儿子继续这个话题,我只知道不能简单地对他说:“国民党是反动派”。抗日、内战这些影视题材,已经烂得比公厕里蠕动的蛆还恶心,中国的电影界,仍然乐此不疲。我们稍加留意一下,电视里播放的节目哪一天缺少这些影片?儿子说这样的话,是因为这些影片里总是重复奸淫烧杀的镜头。这样的镜头看多了,我们的视觉神经也就变麻木了,看到日本人奸污妇女的情景,有人甚至会闷笑。
  中国的电影艺术家们,我只能说你们太缺乏艺术的创造力了。这样的评价会让人大感不快,他们会说,电影人有创造力,只是苦于需要审查的制度所限。欢迎你们发挥个人的超强想象力,制作出超过好莱坞的科幻片来给百姓欣赏。这样的影片,你可以放胆地说,2500年地球被锯开两半,一半是美国的天下,一半是中国的天下,可以把国家的统治者变成了吸血鬼。我相信,拍这种影片,政治再敏锐的审查者也会给你放行。可是,你们有这样的智力和水平吗?
  诺贝尔奖的多少,最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这个奖一直是中国人的痛,现在终于有了一个莫言,我不知道莫言除了他高超的艺术水平,写中国非人道的计划生育,是不是他获奖的主要原因?对于莫言获奖,嫉妒的人说,中国有莫言这等水平的人多的是,只是瑞典的那些人有政治偏见,还有翻译的问题。他们就是弄不明白,中国搞不出好莱坞那样的科幻想片,是因为一直生活在难以培养出创造性思维的土壤中。为了某种目的的宣传需要,搞中国梦征文比赛,这样的活动我们随时都见得到;生存和成功固然重要,但你为了获国家级的奖,而刻意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创作,或者小心处理“敏感问题”的创作,是多么功利的行为!功利距离美是最远的,艺术的唯一目的就是表现美,绝对不是为政治服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类国家级大奖的能力怎么可能被诺贝尔奖认可。
  如果说艺术方面的诺贝尔奖政治歧视多一些,那么科学呢?只要不是危害人类的科学,应该不会有人用有色的政治眼睛来看我们了吧?某项科学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多少影响,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诺贝尔奖的评委们有太多的争论,而且没有翻译的障碍,可是中国人有谁捧得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缺少自由思考的国度里,国人的思想就像一个小小的微博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屏蔽”,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这样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令世人赞服的创新成果?中国的科技确实不怎么样,与泱泱大国的形象太不匹配,可是,全国人民还沐浴在“飞天”的喜悦之中;其实,我们是一个连一辆车都做好的国家,而且,飞天的技术有什么是我们独创的;有一点科技含量的“中国制造”,核心技术都不是我们的,我们在为人家打工,为人家创造财富。我只能说,中国是经济大国,但不是科技大国。
  中国的经济是靠卖廉价产品、消耗太多的钢筋水泥和污染环境支撑的。我们这个世界工厂,太多的是中国制造,太少的是中国创造。我们信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技兴国的战略提出这么多年,仍然没有多少效果。企业家们不愿花钱搞产品研发,中国工业满足于赚一点加工费,企业主总是想着如何压低工人的薪水积累财富。学术界变得金钱至上、急功近利。大学里我们看到的是,北京大学有1名书记,1名纪委书记,1名常务副书记,3名副书记,1名校长,3名常务副校长,5名副校长,11名校长助理。这个全国最好的大学需要这么大官场,教师们是热心学问,还是研究官位?这样的大学有多少希望拿诺贝尔奖?但荣获一个官员最多大学的世界吉尼斯奖,绝对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一个有13亿脑袋的国度,按正常的机率来讲,应该有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最多、最好的电影艺术家。我们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想来想去,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人也是看着这样的影片成长的,也像我儿子那样有过很多愚蠢的疑惑,脖子上的脑壳不可能会想出新鲜的玩意。反正,我的儿子还要像我们一样,经过一个困惑的成长阶段,最终自己搞明白,为什么国民党这么坏的问题。电视里,教科书上,儿子听到的,看到的,到处都是灌输某些意识的谎言;一件事只有一个样子和一个声音,我们只有接受,没有思考和选择的余地。我想不通,对于小孩的教育,还有什么比“真善美”更重要的。
  在这种单一的意识形态下,除了叫儿子不要做违法的事,我不敢说你要做有正义感的人,正义感在我们的社会里似乎等于“危险”,作为家长只求他一生平安,今后有一个好的职业,对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我无能为力。我只能在智能方面多做一些努力,告诉他蝴蝶是怎么破蛹而出的,地球不怎么圆。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仅仅靠知识教育,能巴望他有多少创造性的智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的持续发展,如何依靠这些缺少创造力的下一代继续下去?如何实现我们所需要的转型发展?

 

来源:http://bbs.tianya.cn/post-free-3579160-1.shtml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继续阅读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weinxin
han_hanwen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weinxin
imaaes
 
  • 本文由 Know Way 发表于 2013-08-21
  • 内容信息以及资源引用全部摘录、转载自网络,由-道不知-收藏整理,旨在提供阅览实用性之参考!对文章中的观点均保持中立,仅供交流之目的。默认遵循各个平台原创转载规则,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与之联系,即刻处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