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讨论婚礼跟拍、婚礼微电影、MV
现在谈到婚礼拍摄,基本上就离不开“婚礼微电影”、“婚礼MV”啥的。
然后就是“电影效果”、“胶片”什么的。
再然后就是“汤池”啥的。。。。。
但如果问一下这些朋友什么是“电影效果”?
一般都答不出来。
“汤池”做的又是啥“节目类型”?估计就是一句话“婚礼拍摄”。
然后就开始模仿“色调”啥的。。。。。
但很少听说谁模仿成功,闹笑话的时候倒是不少。
下面是一位网友经历的事儿。
拿业内标准“汤池”给客户看,结果人家说“太乱了”。。。。。。
这件事儿看起来很搞笑,但实际上是个“技术问题”。
对于“婚礼节目”,不能用简单的用“婚礼拍摄”来表示。
实际上“婚礼拍摄”也是分节目类型的。
最基本的是“跟拍”。
也就是把整个婚礼都记录下来,表现“化妆”、“接亲”、“仪式”整个流程。
其实跟拍对于婚礼就是个“留念”。
大多数新人其实需要的就是“跟拍”,要个“留念”。
所以会发生上面哪位朋友说的“笑话”。
你的样片是“专题片”,客户是用“跟拍”的标准来看“片子”。
结果“时间顺序不对”,又少了“一大堆东西”。。。。。
自然是“不咋地”。
本来“跟拍”是婚庆的标准模式。
但随着加入“婚礼拍摄”的人越来越多,“跟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有些摄像师就开始从“节目模式”上动脑筋。
如果像“电影”、“宣传片”那么好看,是不是很不错呢?
于是很多人开始在婚礼光盘前面加上“电影”字样。。。。。
但实际上还是“跟拍”,只不过加个片头、片尾。
后来随着“广播电视专业人士”的介入,
在“跟拍”基础上开始出现“婚礼专题片”、“婚礼宣传片啥的”。
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婚礼”做成“专业电视节目”。
其中的代表人士就是“汤池”,开创了“汤池印象”的模式。
如果按照“节目类型”的标准来看,当时的“汤池印象”其实就“经过调色的专题片”。
当然现在汤池做的已经不是“专题片”了。
而“汤池印象”也跟“汤池”没啥关系了。。。。。。
不好意思,有点儿跑题了。
好,我们把话筒再回到婚礼节目。
现在我们称为“婚礼微电影”的节目,其实即便上是“宣传片”、“微电影”两个类型。
其中微电影模式就是跟“电影”差不多。
简单的说,就是拍一个故事。
“新人”做演员,你导演。
这种模式需要时间、精力投入。
不是每对新人都玩的起。
目前大多数的“婚礼微电影”其实是“宣传片”。。。。。
而“宣传片”的表现方式跟“电影”不一样,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走。
所以会发生“没接新娘就到酒店了”的故事。
。。。。。
很多朋友都想提高“婚礼摄像”的质量来提高价格,所以琢磨“婚礼微电影”。
但最重要的是“客户需要啥”。
如果人家需要“婚礼跟拍”,你提供“宣传片”。
结果就自然不会太好。
有的朋友说了,如果客户真需要微电影呢?
那你就给他做。
但做“微电影”不能只是纯模仿,模仿“景别”、模仿“颜色”。。。。。
采用这种模式,模仿成功的人很少。。。。。
你必须把“婚礼微电影”当成一个节目来做。
首先你需要掌握的不是“单反”、“调色”。。。。
而是首先关注下“节目类型”。
到底是做“宣传片”?还是“微电影”?
为啥?
知道做“做啥”,才成知道“做成啥样”,然后才能去做。
海达郝老师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