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20日 河南省淮滨县张庄(还有一种说法是息县夏庄)
那天,乌云密布,暴风骤雨。一道厉闪划破长空,“咔嚓”一个炸雷——枪神出世。
对于农村出身的、毫无关系和背景的穷苦百姓来说,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走一条路——参军。
田建明,17岁那年入伍参军,那是他第一次有机会摸枪。当枪分发到新兵的手上时,所有的新兵都很兴奋,只有田哥表现得很平静。他抚摸着那支枪,仿佛它不是枪,而是一个人、是一个老朋友,他甚至幻想着与枪进行语言交流,“不要再叫了,不再叫了……”战友调侃他,“你听见,枪冲你叫唤了?”“它是想跟我说话。”,田哥正颜厉色地解释道。
1981年3月19日上午9点30分 新兵实弹射击考核
田建明的成绩最差。击发10枪,9枪打空,未击中标靶,仅有一枪正中靶心。教官很疑惑,“那一枪是蒙的?太巧合了吧?”,于是,便让田哥再试一次(又打了10枪)。结果,10枪均未击中标靶。
那教官,先是狠狠地踹了田哥两脚,然后,出于好奇,不由自主地走近标靶,欣赏着罕见的标准神射。这一看,还真就看出了门道。原来,田哥的第一枪,正中靶心。随后的19枪,从一枪击出的弹洞穿过。教官,以老年痴呆般的表情,傻傻地盯着标靶,眼都不眨的看了许久,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天才!”
当时兵役的是四年制。也就是说,四年内得不到升迁,就自动退伍。由于,田哥的军事素质极高、个方面成绩优异(尤其是枪法),所以,受到恩师赵涛波(那个教官)的提拔、重用,被保送西安陆军学院深造。从此,一步登天,实现了从士兵到军官的质的飞跃。
1988年6月,田建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同年7月,被调往号称“地上最强”的精锐部队就职,担任北京卫戍区第三师中尉。
此时,田真人的枪法,已达到了化境。自创一招“双龙奔月”,技压群雄,天下无敌!
双龙奔月:
81式步枪,7.62mm钢芯子弹,速度750m/s;54式手枪,同是7.62mm子弹,速度420m/s。
左、右手,各拿54式手枪和81式步枪。第一枪,由54式手枪击出;第二枪,由81式步枪击出。第一颗子弹射出,随即,第二颗子弹射出,击中第一颗子弹的尾部,两弹前后串连、先后正中目标。
这样一个,技术过硬、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婚姻美满的青年军官,为什么会叛兵为匪呢?
因为,希望。希望破没,就等于是绝望。人在绝望的时候、在对生命没有任何留恋的时候,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他有三个心愿:
1、希望,他媳妇能再怀孕,生个儿子。
2、把家属,从农村老家,接到部队随军,以解相思、牵挂之苦。
3、在事业有一番作为。
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为三个目标而奋斗。但,他的希望,在同一天,完全破没。
1994年9月19日,发生了两件事:
1、他怀孕7个月妻子,被当地计生办强制做人流手术,导致一尸两命(是个男婴)。
计生办的说法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田哥他媳妇,生的第一胎已经夭折,这次生的是第二胎。由于,计生办主任王兴业与田的父亲,个人之间有过节,所以……
2、田哥,为人忠厚、正直(不贪污、受贿、同流合污),所以,他与其他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的关系很紧张。
政委张某、参谋长王某、指导员刘某等,借职权之便作梗、给他穿小鞋。就在当天,上级领导警告他,“尽快收拾好行装,准备回家务农!”
是的!田哥,已经准备好了。这样的枪法,还用准备什么呢?
19日晚,田哥从武器库中取出家伙(81式、54式),并藏在检阅台下。
其实,事发的前一天,就已经出现征兆了。田对枪说,“不要再叫了,不要再叫了……”武器库的库管,觉得田的精神状态有些异常,便试探性的问,“枪,在叫?”田哥正颜厉色地解释道,“它是在,本能的保护主人。”
1994年9月20日(是田建明30岁的生日)
像往常一样,4个军官(其中3个是田的仇家),检阅士兵出操。由于,田已被停职,所以,他自由活动至检阅台的藏枪处,没被人怀疑。
4军官,向田的方向贴近,距离他10多米处,正准备离去,田突然发出军令“卧倒!”士兵,习惯性地执行命令(虽然,田已停职,但,士兵还是服从命令)。当然了,此军令对军官无效。那4个军官,一时没反应过来,傻傻呼呼地站那发愣,就在这时,4声枪响,政委张某、参谋长王某、指导员刘某、连长曲某当场毙命,均一枪爆头。随后,田哥提枪便走,劫持了一辆吉普车,直奔tian~an-door广场。5个军官,死了4个,1个叛逃。军营,群龙无首,一片大乱,溃不成军。
车行驶至建国门附近,司机耍滑,将车撞到树上,弃车逃命。这种小角色,田哥连看都没看,仅凭直觉,放出一枪,将司机爆头。而后,下车,向迎面来的一辆出租车冲去,司机见状不好,一脚油门。可惜,车速没有子弹快,隔着风挡玻璃,司机被一枪爆头。田哥,又将枪口转向路上的行人……
81式步枪,单发、精确点射,在节省子弹的情况下,造成了重大伤亡(确实地说,没有伤,只有亡。)。死难者,包括伊朗**政务秘书尤素福和他的儿子,以及20多个平民百姓。
由于,案发地在使馆区,政治敏感度极高,**十分重视。pol.ice、武警,甚至特警,陆续赶到现场,与田哥枪战。虽众寡悬殊,但枪案造成交通拥堵,司机纷纷弃车逃命,形成了一个“汽车胡同”,这恰好发挥了田哥的巷战特长。地形适合、弹药充足、活靶子乱串,这对田哥而言,可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当时,一个加拿大记者,将枪战的部分现场实况,转播回国。其中,田哥双枪齐射、单手换弹夹、凌空飞枪等绝技,让电视机前老外目瞪口呆、舌头伸出多长。至今,这等绝技,国外的特种部队仍在学习和效仿。
直至10点23分,枪战已持续近两个半小时。特勤、武警支队、区公共安全专家局防暴队,遭到重创,伤亡惨重,无法再进行作战任务;特警2支队、5支队,全军覆没……
当时,一个姓赵的队长,趴在军用吉普车的驾驶座上,带着哭腔地用对讲机向上级汇报工作,“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11点56分,田建明仅剩下一颗子弹。他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头部,点燃一支烟,吸了几口,而后,自尽身亡(至此,我军已出动6000多人)。
悍匪枪声骤停,我军不明敌情,于是,也停止射击。一时间,激烈的枪战,静了下来。双方都不开枪,又无人敢上前去看个究竟。
半小时后,我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勘察敌情,得知悍匪已死。战士们,突然士气高涨、来了精神,飞奔上前,几十把枪对准匪徒,防止他再活过来。
据一位当事人回忆,田建明死不瞑目,瞪着眼睛,紧紧地握住那支枪,他们费了好大劲才把田和枪分开。
----------分割线----------
时间:1994年9月20日,故称"920"事件
肇事者:田明健 北京卫戍区三师十二团的中尉副连长
手持武器:国产八一式突击步枪及210发子弹(枪上+6个弹匣,)
伤亡人数:75人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加拿大各大电视台突然播出紧急新闻:中国首都北京建国门外使馆区附近发生枪战,伊朗外交官和他九岁的儿子当场死亡。人们在电视萤幕上看到,一辆黄色的面的挡风玻璃已经粉碎;一辆两节相连的公共汽车浑身弹洞;受了伤的伊朗外交官的孩子在车里大哭大叫;武警和警察在持著枪奔跑;人们抬著伤者急冲冲地撤离。与此同时,叭叭砰砰的枪声不断地爆响著。
中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关闭了电视卫星传播,禁止各国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加拿大记者是因为枪战就发生在他们的外交公寓下面,所以顺势拍下了一些录象镜头并通过卫星在禁播前传到了国外!国内的新闻媒介全部奉命对此保持沈默。只是当天的北京晚报被授权刊登了新华社的一条一百余字的新闻。以致于该报价格暴涨,据说最高的被炒到了原价的五十倍。
事件回顾:
凶犯系驻守在通县的北京卫戍区三师十二团的中尉副连长,刚满三十岁,来自河南农村的田明建。该人聪明机智,勤恳好学,曾被保送西安陆军学校深造,军事技术颇有造诣,特别是枪法,是学员中的尖子。在团司令部任参谋时,深受上司赏识,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十分圆滑,许多官兵在涉及切身利益的关头,常常托他代为疏通,既然一言兴邦,自然也就少不了一字千金。一次,某战士重礼贡进,但求事无成,一气之下将他受贿的隐秘曝光,田明建遂被下放连队任职。副连长这个职务,按部队惯例是负责行政管理的。此前不久,一士兵请假探亲,田未批准。该战士平素与田关系不好,知道他借职权之便作梗刁难,与之争吵不休,田盛怒之下,对他拳脚相加。不打人不骂人是部队的纪律,殴打战士更是绝对禁止的。这就成为了轰动军营的事件。田明建停职反省,但一直思想不通,拒不承认错误,并与营团两级主管言语对抗,上级遂决定予以处分,而且,公开警告说:再不悔过,将令其还乡务农。此时又发生的另一件事促成了田的铤而走险。田在农村的妻子曾与其生下一女,像大多数农村子弟一样,他一直盼望妻子能为其生个儿子,他受处分之前他妻子即已怀孕,由于农村严格的计生政策,他一直对部队隐瞒自己老婆怀第二胎的事,受处分后团里检查田的家信,得知其妻怀孕后即通知地方计生办,派人带其妻去乡里作强制人流,结果由于怀孕已近七个月,出了医疗事故,不但孩子(后证实为男婴)没了,连大人也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田明建见似锦前程化作泡影,老婆儿子也没了,顿感心灰意冷人生绝望,他不甘于默默地沈沦,决心采取极端方式呼唤社会的注意。部队的惯例是:被停职反省而非隔离反省者,在正式处分下达前,只是不工作,不出*课,而无须办理交接。这给田明建向社会寻求报复提供了可能。九月十九日晚,他请枪库保管员吃饭,并从他手中借了钥匙。他从连队的武器库中取出一支部队刚刚装备不久的八一式步枪和满满六匣子弹。出操之前他把枪藏在检阅台旁边的椅子下面.
他又和平时相熟的老乡战友打了招呼说第二天出操,他叫卧倒就趴下(事后这几人因发现徵兆却未举报受了处分),九月二十日晨,连队出*之际,他像所有因身体不适,度假,调离等而无需参加训练的军人一样,站在旁边观望,谁也没觉得什么意外。谁知,当团政委来到*场上作例行视察时,田明建突然喊卧倒然后拿出枪射击,团政委等四人当场死亡,十多人受伤。军营一时大乱,田明建趁机窜上公路,劫持了一辆过路的吉普车,直奔天安门广场而去。车过建国门立交桥附近突遇红灯,司机趁机将车撞到路旁的树上后弃车便逃,岂料遇上田明建这样的枪手,只一枪就把他撂在那儿再也起不来了。田转身朝迎面驶来的黄色面的冲去,出租汽车司机见凶犯朝自己来了,急忙开车门想逃,但,未容他离车,无情的弹雨就盖了过来。紧接著,田明建的枪口转向了路上的行人,车辆和建筑物,一时间血肉飞溅。大批武警持枪赶到,企图用强大的火力将凶犯消灭。田以街心交通护栏为掩体,时而卧倒时而半蹲,准确射击,数十名武警竟一时无法靠前。恰在此时,一辆44路公共汽车驶来,如果司机冷静机智,以最大油门全速直冲,本可有惊无险。但哪个司机受过这种训练呢?被横飞的枪弹吓懵了的司机,竟然把车停在了路中间,子弹成串地飞到车里,乘客纷纷倒在血泊之中。不少早晨上班的人是被从自行车上扫下来的,正在这里硝烟弥漫,枪声震耳之际,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纳里架车送孩子上学由此路过,一串子弹飞来,尤素福当场身亡,四个孩子中一死两伤。
田明建毕竟只是针对社会发泄不满闹事寻死,没有更慎密的思考和谋略,所以,枪战了一阵之后,便且战且退被军警围困在雅宝路的一块空地上,所带的近两百发子弹将近打光,他便用短点射压制警方火力,后来部队狙击手进入使馆区的高楼从背后向他射击他才中枪毙命。
事件的发生时间正在国庆四十五周年的前十天,这个事件的发生,使得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当年的国庆讲话中,不得不加上了我国一些地方社会治安还有许多问题这样的话。
田建明事件反映出解放军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落后的管理体制。政工干部私拆他人信件,农村计生干部视人命如草芥,长此以往,必有大乱。四名团级干部死有余辜。
田明建的如此猖狂,岂不是证明我国当时警察与武警极度能力匮乏吗?当时还只是一个田明建,以他的能力如果是一个陆军班的实力,整个北京的警察估计要死一个连。
以下为引用一位当时身处北京事件周边朋友的证言:
应该是94年的中秋节前一天早晨(或者当天)。那时本人就住在光华路,枪战停止不久,本人刚好开车由光华路向西上二环(由于在早晨上班前的突发事件,当时并没有立即进行交通管制,也反映了当时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欠缺),大批警察在现场,警灯闪成一片,阵势挺壮观,当时凶犯尸首尚未被抬走(凶犯毙命地点是建国门国际邮局和亚太大厦之间的一片稍有凸起的灌木丛中,据说是被在他身后尚未竣工的楼上的阻击手一枪毙命的)。上文中的分析稍有些偏差,据说当时似乎是部队想自己追击解决(先头追击人员的弹药是临时从哨兵手里收集的)而未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致使事态失控,凶犯被追击到雅宝路后才有警察到来,而当时使馆区的值勤武警配备的手枪也只有一发子弹,根本无法与八一式步枪(此枪可挂发枪榴弹)做正面抗衡,防暴狙击手是稍后才到的。记得当时的晚报在不显眼处登了豆腐块大的报道,大致说持枪暴徒滋事被击毙云云。
的确有过当时传言是田同志老婆难产,需要老公及时照顾,结果部队领导不批,田同志遂怀恨在心,遂于当日阅兵时打死所在部队主官,之后劫持一出租车行至雅宝路地段与围追堵截部队展开战,并被击毙。但田同志狗急跳墙,向过往行人及车辆扫射,人员伤亡不详,但据目击者说,当时看见前面的人不知为什么就倒在地上了。当时(94年吧)我们刚军训完,大家笑谈很多老百姓不知"卧倒"的动作要领就转瞬间趴在地上。有个同学的邻居一听枪响,扔下自行车跑回家中。呵呵,往事了。当时追捕过程中,有市刑侦的、防暴大队的,还有其它单位的,大家趴在草丛中,相互间喊话,乱做一团。由此导致我军手语的‘规范化'。
----------分割线----------
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发生在北京建国门外使馆区附近的枪战
如果你有机会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去,留心的话会看到一个被7.62mm步枪子弹贯穿两个洞的钢盔,看到这个钢盔就会让你知道步枪子弹可以轻而易举贯穿任何头盔(当然包括头盔要保护的头骨),头盔的目的只是心理安慰,头盔设计的目标只是防手枪子弹和炮弹弹片的。再看看这个钢盔底下的主人姓名(东城分局民警曹付昆)你就会想知道这钢盔是被谁射穿的,这就牵扯出一个全世界军人都在模仿其动作的野战军人——
田明建
在野战军军人与武警和警察的你死我活的实战转播中,由于有了此人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展示了专业高素质军人令人佩服的动作,在香港,好莱乌警匪片中,以及各国特种部队纷纷仿效的单手换弹匣的漂亮动作终于有了出处。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加拿大各大电视台突然播出紧急现场直播:“中国首都北京建国门外使馆区附近发生枪战,伊朗外交官和他九岁的儿子当场死亡”。人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辆黄色的“面的”挡风玻璃已经粉碎;一辆两节相连的公共汽车浑身弹洞;受了伤的伊朗外交官的孩子在车里大哭大叫;武警和警察在持着枪奔跑;人们抬着伤者急冲冲地撤离。与此同时,叭叭砰砰的枪声不断地爆响着。中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关闭了电视卫星传播,禁止各国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加拿大记者是因为枪战就发生在他们的外交公寓下面,而且是因为他们估计到了中国政府可能采取措施,在中国政府尚未“醒”过来的瞬间,抢在禁令之前转播了现场实况。这才使人们看到了几个珍贵的镜头。 国内的新闻媒介全部奉命对此保持沉默。只是当天的“北京晚报”被新华社授权刊登了的一条一百余字的新闻。以致于该报价格暴涨,洛阳纸贵,据说最高的被抬到了原价的五十倍。 凶犯系驻守在通县的北京卫戍区三师十二团的中尉副连长,刚满三十岁,来自河南农村的田明建。.该人聪明机智,勤恳好学,军事素质极高,特别是枪法出神入化,而且为人精明,处事也算老道。曾被保送西安陆军学校深造,军事技术颇有造诣,特别是枪法,是学员中的尖子。在团司令部任参谋时,深受上司赏识,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十分圆滑,许多官兵在涉及切身利益的关头,常常托他代为疏通,既然“一言兴邦”,自然也就少不了“一字千金”。一次,某战士重礼贡进,但求事无成,一气之下将他受贿的隐秘曝光,田明建遂被下放连队任职。副连长这个职务,按部队惯例是负责行政管理的。此前不久,一士兵请假探亲,田未批准。该战士平素与田关系不好,知道他借职权之便作梗刁难,与之争吵不休,田盛怒之下,对他拳脚相加。不打人不骂人是部队的纪律,殴打战士更是绝对禁止的。这就成为了轰动军营的事件。田明建停职反省,但一直思想不通,拒不承认错误,并与营团两级主管言语对抗,上级遂决定予以处分,而且,公开警告说:再不悔过,将令其还乡务农。
此时又发生的另一件事促成了田的铤而走险。田在农村的妻子曾与其生下一女,像大多数农村子弟一样,他一直盼望妻子能为其生个儿子,他受处分之前他妻子即已怀孕,由于农村严格的计生政策,他一直对部队隐瞒自己老婆怀第二胎的事,受处分后团里检查田的家信,得知其妻怀孕后即通知地方计生办,派人带其妻去乡里作强制人流,结果由于怀孕已近七个月,出了医疗事故,不但孩子(后证实为男婴)没了,连大人也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田明建见似锦前程化作泡影,老婆儿子也没了,顿感心灰意冷人生绝望,他不甘于默默地沉沦,决心采取极端方式呼唤社会的注意。部队的惯例是:被停职反省而非隔离反省者,在正式处分下达前,只是不工作,不出操课,而无须办理交接。这给田明建向社会寻求报复提供了可能。九月十九日晚,他请枪库保管员吃饭,并从他手中借了钥匙。他从连队的武器库中取出一支部队刚刚装备不久的八一式步枪和满满六匣子弹。出操之前他把枪藏在检阅台旁边的椅子下面。
他又和平时相熟的老乡战友打了招呼说第二天出操他叫卧倒就趴下(事后这几人因发现征兆却未举报受了处分),九月二十日晨,连队出操之际,他像所有因身体不适,度假,调离等而无需参加训练的军人一样,站在旁边观望,谁也没觉得什么意外。谁知,当团政委来到操场上作例行视察时,田明建突然喊卧倒然后出枪射击,团政委等四人当场死亡,十多人受伤。军营一时大乱,田明建趁机窜上公路,劫持了一辆过路的吉普车,直奔天安门广场而去。
车过建国门立交桥附近突遇红灯,司机趁机将车撞到路旁的树上后弃车便逃,岂料遇上田明建这样的枪手,只一枪就把他撂在那儿再也起不来了。田转身朝迎面驶来的黄色“面的”冲去,出租汽车司机见凶犯朝自己来了,急忙开车门想逃,但,未容他离车,无情的弹雨就盖了过来。 紧接着,田明建的枪口转向了路上的行人,车辆和建筑物,一时间血肉飞溅。田一下车就被已经接到警报的特警2支队和特勤发现,田与警察在立交桥附近展开枪战,大批武警持枪赶到,企图用强大的火力将凶犯消灭。在绿地草丛中,警察有一人殉职,多人受伤。田以街心交通护栏为掩体,时而卧倒时而半蹲,准确射击,数十名武警竟一时无法靠前。恰在此时,一辆44 路公共汽车驶来,如果司机冷静机智,以最大油门全速直冲,本可有惊无险。但哪个司机受过这种训练呢?被横飞的枪弹吓懵了的司机,竟然把车刹在了路中间,子弹成串地飞到车里,乘客纷纷倒在血泊之中。不少早晨上班的人是被从自行车上扫下来的,( 死亡17人)。正在这里硝烟弥漫,枪声震耳之际,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纳里架车送孩子上学由此路过,一串子弹飞来,尤素福当场身亡,四个孩子中一死两伤。建国门枪战的全部资料所显示出来的田明建的战术动作,在低姿快速前进,利用地形地物,以及沈著冷静对敌方面相当有素养,可是,他在几十名武警和警察在街树,楼房,车辆掩蔽下向其逼近之际,竟然依旧背对对方狂奔,在最后,已经身陷包围圈中时,依然向空旷处寻求生路,而不是就近利用建筑物隐蔽自己,作困兽之斗。 田明建毕竟只是针对社会发泄不满闹事寻死,没有更慎密的思考和谋略,所以,枪战了一阵之后,便且战且退被军警围困在雅宝路的一块空地上,所带的近两百发子弹将近打光,他便用短点射压制警方火力,田向使馆区逃窜,被射伤后转向雅宝路市场,被逼入死胡同后被乱枪击毙,后来部队狙击手进入使馆区的高楼从背后向他射击他才中枪毙命。
在此次交战中彻底证明了野战军军人的素质高于武警和警察,警察真正到了实战中,一个个都怕死的要命,真正冲上去的都是军人武警。但现场看看吧,警察一个个都躲在后面,没有敢冲上去的建国门围捕田明建枪战中,敌我双方都趴在路边草坪里,侦察兵、区公安局防暴队和市公安局刑侦、特警挤在一起各喊各的人明语联络,当即招来田犯的短点射,东城分局民警曹付昆哪里会想到田明建军事素质的过硬,枪法的精准,还像抓捕流氓一样伸头察看田明建,就在伸头的一瞬间,田明建证明了他神射手的称号,一个点射后曹付昆戴的钢盔被7.62mm步枪子弹击穿,脑颅受重创,当即死亡。队员郑勇今年25岁,从警前为射击运动员,曾参加多种现场处置,可称“老枪”了。谈到“9 ·20”枪战,他心有余悸地说:“当时现场很混乱,各部都用嘴喊,田犯原是部队军事尖子,他的八一式半自动步枪打的都是短连发精度射。咱们有的民警大大咧咧地站、蹲在灌木、车门后隐蔽;有的扣住扳机不撒手,带的子弹一下就打光了。
事件的发生时间正在国庆四十五周年的前十天,这个事件的发生,使得国务院总理李P在当年的国庆讲话中,不得不加上了“我国一些地方社会治安还有许多问题”这样的话。
田明建事件反映出解放军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落后的管理体制。政工干部私拆他人信件,农村计生干部视人命如草芥,长此以往,必有大乱。巷战,起码有三件不可或忘的要领,即:一,正面对敌,背有依托;二,敌众我寡,凭险据守;三,弹勿虚发,留有后备。田选择半自动步枪而非冲锋枪是对的。. 建国门枪战的全部资料所显示出来的田明建的战术动作,在低姿快速前进,利用地形地物,以及沉着冷静对敌方面相当有素养,可是,他在几十名武警和警察在街树,楼房,车辆掩蔽下向其逼近之际,竟然依旧背对对方狂奔,在最后,已经身陷包围圈中时,依然向空旷处寻求生路,而不是就近利用建筑物隐蔽自己,作困兽之斗。.田在与武警接火之后,仍然胡乱扫射无关之物体,除了表明他意在闹事寻死之外,也表现出他缺乏一个职业军人在巷战中所应有的本能。(注:田明建不会开车)
“田明建事件”后,北京卫戍区领导进行调整。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兼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何道泉中将(原任哈尔滨23军军长,何长工之子)降职为军区副参谋长,后任国防大学副校长),现已退役。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刘逢君少将对调,任司令员至今。北京卫戍区政委张宝康少将撤职,调南京军区政治部任副主任,现已退役。杨惠川少将调任政委。副司令员佟喜刚大校撤职、副司令员秦涛少将免职卫戍区警卫第叁师及12团的处分情况不祥,据称12团于1996年被撤销编制。
单手换弹匣,是一个非常规的战术动作。我军中早已有之,但是扬名于天下居然是由于一名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北京发生一起震惊中外的建国门枪战(或称使馆区血案或田明建枪案),北京卫戍区三师十二团的中尉副连长田明建,暗盗枪枝,出其不意,杀死数名军人(出操时),后又杀死数名社会无辜群众,随即,大批军警赶到,就在使馆区街道上交火,其间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纳里开车送孩子上学路过,尤素福当场被田明建击中身亡,四个孩子中一死两伤。田明建,一人,一枝八一步枪,六匣子弹,对抗数十全副武装的军警,居然有攻有守,后狙击手进入使馆区的高楼从背后将其击毙。事件发生后和进行中,我国严密封锁了消息,但仍有加拿大记者(枪战就发生在他们的外交公寓下面)抢在我国禁令下达之前通过卫星转播了数个片段的录相。至今,北京居民应该仍对此事记忆犹新。
来源:新浪、天涯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