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搜索“除草剂”的时候,发现《湖南农业》杂志2015年第12期有一篇文章,叫《严控用除草剂干燥农产品》,文章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时刻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近年来,使用百草枯等除草剂脱水干燥水稻、油菜、黄花菜等农产品的做法时有耳闻。各部门开展了排查行动,但因其行为存在隐蔽性和基层干部、农民不愿指证等方面原因,很难掌握真凭实据,收效甚微,给执法与整治带来了工作难度。”
以上这一段话,相当于说“用百草枯干燥农产品”不仅是事实,而且没办法根治!我为什么去搜索这个呢,因为我听说,今年秋天有人用这种方法“干燥”稻谷。那么,以上这篇文章,是跟我耳闻的传言互证了。我还听说,种田的也是被迫无奈,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种地,往往一个人需要承租一大片地,才可能有点收益,而稻谷的收获季,本来就紧挨秋雨季节,历来是靠天吃饭,如果遇到连绵秋雨,稻谷就会霉烂,而现在一人种一大片,更不方便阳光晾晒。
过去的人们收割稻谷,看到天气不好,就等一等,尽量错开雨天,但现在新情况出现了,现在即便是山区,也已经使用很先进的日本产久保田收割机了,大田收割,一天可以上百亩,这个机器一般是承租的,一般不会分几次收割完,也就是一下子把几十上百亩全收回来堆着,如果这时恰好赶上连续下雨,情况就糟了,基本上没办法避免烂掉。而“百草枯”洒上去,稻谷立即干燥。
除草剂种类多,特性和毒性不一,这个留给专家去分析。本文的目的是讨论为什么目前农药总被滥用。前提是,现代农业已经对农药形成依赖,问题在于如何安全、适量、可控地使用农药。
关于中国当前农药使用量,搜索到两个数据,一个大约来自环保人士,说中国每年农药用量337万吨,即平均每一个中国人分摊2.59公斤。另外一种比较官方的说法是,中国每年农药使用量140万吨。即便是后者,也算是很高的了,占到了世界总用量的1/3。农药应该严格监管,应该有准确的数据,数据不一,正说明管理和使用乱。
本文前面引的那一段文字,已经说明了农药监管难。现在我们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一下。其一,使用者知道危害而做有害使用的情况,如“用百草枯等除草剂脱水干燥水稻、油菜、黄花菜等农产品”。农药没有这种用途,这是真正的“滥用”。这种“滥用”的目标是出于“减损”。还有一种滥用是为了“增益”而恶意地使用。这两各种都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但我们假定上述情况是极少数。
更多的情况,使用者应该是无意的。要知道,农药品种很多,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不容易。笔者觉得,即便全体农民都认真读过高中化学,也不见得能完全掌握。为了对药性的必要了解,读过中学化学是必要的。药剂配水的比例,恐怕也要一点知识。这是一方面。再一个原因,这类知识并不是每天用,比如给稻田施药,一年一次,等到第二年,前一年学到的可能已经忘记了。你说农药不是有严格的使用说明吗?是的,有。但你在药店给自己买药,那该有很详细的说明,你没有“用错”过吗?
而真实的情况是,当前在中国农村种地的农民,基本上没有文化,并且已经老龄化,比较年轻的是六十岁左右,七十以上到八十岁,也很常见。农村就是这样的大爷和大妈在种地,是这样的农民在供养我们。他们一般出生在六十年代以前,最年轻的农民应该在文革中上学。他们基本没有上过什么学。即便进过几天学校,到了这把年纪,城里人早在颐养天年的年纪,农民也该老眼花昏花了,看不清、记不住农药使用说明是很正常的。甚至,当他们“看不清”“记不住”说明书时,还没人请教,因为远近都难以找到年轻人。
说到这里,我觉得已经颠覆了城镇居民的一个观念,即“县城唯一的好处是可以享用更新鲜、更安全的农作物”。看起来,县城的农作物更新鲜是事实,更安全则未必。当县城的街头有一个老农民对你说,这是我种来自己吃的,多余的到县城来卖,你可能感觉到接近土地的亲切和小农时代的温馨,但它未必安全。亲爱的老农并不想害你,因为自己也吃的同样的。许多老农民不懂农药的安全,也基本上不会按比例配制农药,这是不用怀疑的。笔者今天写这一段文字,除了受“百草枯干燥稻谷”的触动,还有一个原因是,前些天,某县城的人家,从老农民手上买回的新鲜菜使全家农药中毒了。
那么,我必须安慰一下大城市的居民。你们不要大惊小怪。你们的安全取决于超市入口的管理。进超市的蔬菜瓜果,一般是成规模地从农业公司采购的,源头是可以追踪的,情况应该好得多。大城市的食物安全,当然也有农药超标的问题,但更主要的可能是植物生长激素和其他种类的污染。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何三畏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