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剧组拍电视剧?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按照流行版本,当然是去剧组了,拍电视剧。
但实际上这个命题是不成立的。
一个摄像新人不可能直接去拍电视剧
原因很简单
1、电视剧摄像师(通常我们称为掌机)的需求量小
根据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关于2010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的通告》,2010年国内共拍摄436部电视剧,那么是否可以认为
共需要436个摄像师呢?
当然不是,一部电视剧拍3个月是正常时间,这样一个摄像师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两个组的档期。
加上特殊情况,2010年中国只需要230名左右的电视剧摄像师。
当然有些拍好的剧,广电总局审核通不过,这个数量也不小。我们乘以1.2的系数,500人就是上限了。
而国内的摄像师当然要远远大于500,这样在电视剧领域活少人多。摄像师处于竞岗状态,这种情况下直接选择一个新人做掌机,
概率太低。
2、电视剧摄像师技术标准要求高
电视剧对进度(时间)控制很严格。原因很简单,为了控制预算。
进度快就要求摄像师对拍摄镜头的标准有严格的控制。在短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镜头其实很难。
给你时间慢慢琢磨,可能都行。但限时完成就有点玄了。
有一个同学开始在一个栏目剧(大城小事)做摄像,后来拍的慢,改当制片了。
3、电视剧摄像机赚的还可以
目前电视剧掌机的报酬基本是每天1000-1500元,这个报酬还不错,所以退出行业的人很少,这样新人进入就要难一些了。
综上所述,一个新人(哪怕你学了5个月,也是新人)直接拍剧的可能性太低。
二、拍电影呢?
2010年全国故事片产量达到526部。摄影师的需求量也没好到哪儿去。
所以直接拍电影也不现实。
三、电视栏目、专题片摄像师最合适
大家可以试一下,当你随意打开电视机时,你看到的节目做多是?
电视栏目!对,各种电视栏目。
到底“栏目、专题”需要多少摄像呢?
从北京的情况看每天在拍栏目专题的摄像师5000人左右(保守数据)。。。。。。
靠谱吗?同样用数据说话:
我们算下:
1、物理方法计算:
一个频道每天播出的“专题、栏目”共计6小时很正常的。
那么播出6小时,需要拍摄18个小时(按1:3的素材比)。
当然一个人不能连续工作18小时。这就需要雇3个摄像师来拍摄。
也就是说一个频道的节目,每天的节目量需要2-3个摄像师连续拍至少2天。
这个情况是按摄像水平很高来计算的,一般情况好的摄像1:3的素材比,最差的1:10。
也就是说差的摄像拍东西要比好摄像多耗3倍的时间。
当然我们用的摄像不可能都是好的,这样再乘以2的损耗时间。
一个频道的节目,每天的节目至少需要4-6个摄像师拍4天。
刚才的算法是按流程排队,当然一个频道不可能各个节目都排队来拍,例如不能等《新闻联播》拍完了,再去拍《焦点访谈》
考虑到各个节目的制作时间,有些不能排队。
再乘以一个节目指数,按六个栏目来算
一个频道的节目,每天的节目至少需要24-36个摄像师拍4天。
以上的算法,都是从经济角度(少雇人来考虑的),但电视节目有个特点就是时效性。
例如《新闻联播》每天晚上7点都要播出,那么必须再播出前将节目作完。
这样就不能按顺序拍4天了,大多数节目都是越快越好。
这样每天的节目都当天完成的话,再乘以一个人员调整指数2
一个频道的节目,每天的节目至少需要48-72个摄像师拍1-2天。
频道每天都有节目需要拍,但人不能31天都工作
如果从全天工作的角度来说,再乘以1.5的一个指数
一个频道的节目至少要雇用72-108个摄像
而北京可以看的频道(卫视落地)共29个,也就是每天需要29*(72-108)=2088-3132个摄像师
当然,这些摄像的编制未必就是CCTV、BTV,有些类如《新闻联播》等新闻时政型的节目编制属于电视台
而其它的一些综艺、访谈类的节目,例如《超级访问》属于外包型节目,摄像的编制就属于影视公司。
上面只计算了电视台、落地卫视,还有数字电视频道未进入统计。
数字频道的数量多,节目量大,用人至少与以上节目持平。
也就是说北京电视节目的拍摄人员,需要(2088-3132)*2=4176-6264个摄像师。
确实很多吧?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扩大。。。。。
原因很简单,频道还在不断的增多。
如果考虑全国范围,那就。。。。。
所以新人入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电视栏目、专题”拍摄,用人需求量大。
如果想做电视剧摄像师?做好专题、栏目后逐步进入剧组到掌机。
四、那么我就想拍电影、电视剧怎么办呢?逐步进入。
基本办法两个
1、去拍“栏目剧”,例如:北京台的《大城小事》
2、拍电影、电视剧的拍摄记录片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