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化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集散评论195阅读模式

影视工业化这个词来自于好莱坞。
通常情况下,对于如此高大上的东东,我们一般是表示敬仰,然后。。。。。走开。
为啥?
跟我们扯不上啥关系,距离太远了。
但这次我们没法再围观了,影视工业化已经来了。

其实从大家开始念叨“拍灰了再调”的时候,影视工业化已经来了。
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
画面的色度、饱和度、对比度、细节本来就是摄像师的活儿。
我记得以前拍片儿的时候,摄像不但控制还原度,还得调肤色细节、画面软硬。。。。。
现在倒好,
一个拍灰了再调,摄像结果就跟后期挂上钩了。
这件事儿可以说其实很要命,因为它改变了影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本来是摄像师拍好了,剪辑师再进行剪辑。
画质质量由摄像师负责,天经地义的说。。。。。
这一拍灰了再调,把摄像工作劈成两半儿了。
变成了“摄像师”+“调色师”。
这种工作流程对剧组来说,带来两个变化
1、拍摄进度加快了
摄像师不用精确调整白平衡、曝光,拍摄的速度自然可以加快。
据说电视剧组已经要求一天拍200个镜头了。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拍灰了”的故事。
2、多了“调色师”岗位
很明显,“拍灰了再调”这种概念,已经不是原来的调色概念了。
而是把摄像的“曝光”、“白平衡”、“画面控制”捆绑了过来。
等于再对素材进行一次还原,这样的活儿让剪辑干明显不靠谱,让摄像师来干更玄。
所以一个新岗位“调色师”出现了,而且薪水还不低,一集电视剧9000左右。

有的朋友问了,多加一个岗位就多一份钱,干嘛要影视工业化?
确切的说这个工业化肯定是省钱、省事儿的。
后期制作虽然加了“调色师”这个岗位,但带来的好处是拍摄进度加快了。
要知道拍摄时的花费是个恐怖的数字。
以电视剧为例,多拍一天得支付“场租”、“人员费用”、“设备费用”、“食宿费用”。。。。。
早杀青能省的费用跟“调色师”的费用比不是一个量级。
更重要的是,这种工业流程降低了对单个岗位的人员素质要求。
雇佣人员更容易了。

以前电视剧的“工业流程化”主要体现在“后期剪辑”上。
一个剪辑工作由“码素材”、“粗编”、“精编”。。。。。多个岗位完成。
现在已经延生到了“摄像”岗位,越来越强悍。
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影视工业化不只体现在影视剧领域,
在专业、民用领域,具备RAW、log gamma的摄像器材越来越多。
例如:BMCC、C100、AS7等。
为影视工业化提供了基础,专业级影视领域的工业化很可期待。

随着4K摄像机的到来,噪点也跟着来了。
曝光高、曝光低、反差大。。。。。都会产生噪点。
而每次拍摄都布光明显很不现实。
去噪也许成为4K制作的一个标准步骤。
影视工业化会在噪点方面提供什么解决方案呢?
我们拭目以待!

海达郝老师

关键词搜索:海达郝老师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继续阅读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weinxin
han_hanwen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weinxin
imaaes
 
  • 本文由 Know Way 发表于 2014-11-12
  • 内容信息以及资源引用全部摘录、转载自网络,由-道不知-收藏整理,旨在提供阅览实用性之参考!对文章中的观点均保持中立,仅供交流之目的。默认遵循各个平台原创转载规则,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与之联系,即刻处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