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感

集散评论247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 摄影报  作者:翟红刚)

似乎是一种触动,一种源于 照片影像自身魅力的感动,当然也间杂着些许照片信息层面的东西。

做图片编辑有好几年了。刚刚入门时,很注重照片的质量,遇到画面不清晰、焦点不实、构图不恰当的,很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兼而对照片的作者也有些不屑。

时间久了,经验多了,对照片的理解渐渐深入,才知道照片的好坏并不是“质量”一词所能够担当的。偶尔看到一张画面不那么清晰,却弥漫着一种淡雅或亢奋氛围的照片,反而心头为之一振,叫一声“好”。

影像感,成了我评价照片好坏时常说的一个词。但影像感到底是何物,却说不太清楚。简单说,似乎是一种触动,一种源于照片影像自身魅力的感动,当然也间杂着些许照片信息层面的东西。影像感是照片从摄影的角度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独特性所在,是艺术性、偶然性、机械性、技巧性等自由融合的结果。

在混沌而自以为是的感觉中,我开始以说不清道不明的影像感标准来指点照片,对照片的“质量”有点不屑。那些手机拍摄的照片、读者投来的趣图,时不时让我饱赞一番。摄影记者有时传回的照片,虽然焦点全无,却也因契合我的影像感标准,而备受我的推崇,甚至有一次激动地按捺不住打电话过去,“你的照片拍得太有感觉啦”。

由于“影像感”,连带着我对摄影器材也不屑起来,对那些烧器材的发烧友们还有点儿鄙视。有几次被请去参加摄影爱好者的聚会,总觉得尴尬,经常被陷于照片如何拍得更清晰的话题中。

几年过去,曲曲折折。现在想来,我对照片质量的理解实在浅薄。质量,之于照片,远不是清晰那么简单,即便是清晰,也有不少讲究。

或许是转职到杂志工作的原因,或许是中国 人像摄影领域里有影像感的照片太少了,我对照片的第一个鉴别标准又变成了“质量”。因为,杂志印刷对照片质量的要求远高于报纸,一些小瑕疵在报纸上是瑕不掩瑜,在杂志上却变成功亏一篑。

首先,质量高的照片,画面质感清晰、层次丰富细腻、用光自然生动、后期真实恰当。看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先不谈影像的触动,首先的就是赏心悦目。

其次,质量控制可谓摄影师职业性的最佳体现。运用摄影器材和摄影技巧,拍出高质量的照片,这是一个职业摄影师的基础标准,同时也是最高标准之一。

然而,在我有限的直接经验里,以及我认识的摄影人的间接经验里,目前国内能熟练控制照片质量的职业摄影师,少;如果再限定一个影像感标准的话,则更少。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继续阅读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weinxin
han_hanwen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weinxin
imaaes
 
  • 本文由 Know Way 发表于 2013-08-05
  • 内容信息以及资源引用全部摘录、转载自网络,由-道不知-收藏整理,旨在提供阅览实用性之参考!对文章中的观点均保持中立,仅供交流之目的。默认遵循各个平台原创转载规则,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与之联系,即刻处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