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你的Z5C摄像机

集散评论245阅读模式

 用好你的Z5C摄像机

 

SONY HVR Z5C高清晰度摄像机于2008年上市,但在广州,将是2009年3月正式上市,我有幸成为广州第一个使用者,我第一次使用Z5C,原因就是SONY专业广播器材广州总代理要我为该公司拍摄一条短片,除了平时使用肩托机之外,我习惯使用190P或更加轻便的手提机,那天,我第一次拿起Z5C进行初步使用,沉甸甸的机器我不禁露出了喜悦,也显出一点愁容,一直希望升级高清的我,Z5C摄像机是我的首选了,一眼看上去,那些功能按键拨扭就让我基本知道Z5C的档次,让我愁的是,如果是拍纪录片还好,但若是拍婚礼的话,手捧着这架机器跑一天,我这一条老命很是难捱了。

工作人员装上了外置麦克风和CF后背之后,我首先使用Z5进行录音,感觉到记录的话音清晰宏亮,画质也相当不错,对于Z5C的各大优点我也无须在此多作介绍了,现在,我该说说如何更好地使用Z5C摄像机。我在长期使用的SONY产品中均发现每个产品也有它独特的致命弱点,这一点不容人们所忽视,如190P等型号(150P、2100E等)就容易出现张力扛故障造成画面有“马赛克”和声音间断,以及磁带仓锁扣脱落等等,Z5C也有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人们所知的取景器薄膜电路(排线)断裂造成取景器无图像的故障,对于其它的问题有待大家将来提供,为了避免或减少薄膜电路断裂的故障发生,在使用中要多加注意,就是平时尽量少把取景器提起和降低,也就是平时尽量把取景器置于平衡,若要提起取景器,动作要慢,降低的动作同样要慢,因为平置时,薄膜电路是曲折的,如果在低温天气时,更加要特别小心。从Z1C开始,液晶显示屏在机身后侧改置在机头之前镜头之上方,这更有助于有老花眼的人士使用,但这意味着液晶屏的薄膜电路也长了,存在的隐患也大了,在使用中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厂家设计机器不少是为了貌型而设计的,的确有一些部分是好看不好用,你愿意把Z5C的遮光罩扔掉吗?你肯定不会这样做,我也不愿意把遮光罩遗弃不用,但有的时侯装着却不方便,别以为装一个大遮光斗就可以了,我玩弄照相机已经有相当的日子了,过去我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镜头,定焦的、变焦的也好,为它配上一个合适的遮光罩是最有必要的,我喜欢采用有两个螺纹的遮光罩,即镜头前方装上UV镜再加入遮光罩,而遮光罩之前再旋入其它的滤色镜(一般情况下,这样安装滤色镜是不规范的,但在摄影时往往需要叠加不同效果的滤色镜以取得需要的效果),所以,很多橡皮伸缩型遮光罩是有内外螺纹的。我现在要说的是,在必要时,要为Z5C(包括其它的摄像机)配上一个合用的双螺纹橡皮伸缩型遮光罩以更方便使用偏光镜进行摄影,在使用偏光镜时,最好脱掉UV镜,尽量减少光的损失和避免影响成像,偏光镜在摄像中是必不可少的附加镜,它不仅仅是消除或减少非金属表面的反光,如转动偏光镜的角度,可以使蓝天和蓝色的海水更加深蓝,白云更加突出,“胶片味”更浓,在购买UV滤色镜和偏光镜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品牌。

长期使用190P就会很熟练地按动各功能按键,如背光、聚光按键,磁带检索(查看)按键等等,有些常用的功能却很不方便地进入菜单选择使用,如彩条,防抖,Z5C摄像机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摄像机,它外置七个ASSIGN按键,起码有四个(其实是七个,只是有三个已经是厂家设定了)就是让你储存你喜欢而又常用的功能。Z5C摄像机录得的画面清晰悦目,干净利落,但出现噪点时确实让人感到困扰,虽然比起前期产品来说,Z5C降噪已有不少提高,但不管是那个级别的专业机器,在大增益时或多或少总会有噪点的出现,在摄录时,希望尽量少用增益,不用大增益,必要时,要用灯光作辅助光源。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Z5C中采用CF卡进行摄录,据我观察,喜欢使用CF卡的人,有的是为了减少磁头磨损而选用的,有的是无奈目前录像带的低劣质量而选用CF卡摄录的,有的是为了更保险而进行“双录”的,也有人是为了显得更有大器而装上CF后背而采用CF卡记录的,不管怎么样,在Z5C中以CF记录的确另有一番乐趣,乐趣就归乐趣,CF出现问题就是乐趣换来一个赔款买卖,不懂CF的脾性,起码在某些问题上会让你带来不少麻烦。当初,我也曾经碰壁不少,也常常救助于网友,怎么我在CF卡中导入的素材,在每个场景的最后总有坏帧的以及在坏帧之中没有声音的呢?最后又到SONY的代理商更换CF卡,总没有结果,后来才发现在编辑软件之中是另有乾坤的(附图两幅,一个是VEGAS 另一个是ED软件),坏帧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有人警告我,CF卡要在电脑上格式化,切勿在HVR-MRC1上格式化,但我就是尊重厂家的提议,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在HVR-MRC1上进行格式化。

Z5C摄像机有多项PP值设置,只要你有经验,Z5C可以称得上是千变万化的“变色龙”,说到PP,大家可以参照网友提供的设置,也可以自己动手设置或根据厂家的设置作一些小改动,今天暂说到此,希望大家今后多作交流,更熟练地用好自己的机器。

用好你的Z5C摄像机-图片1

用好你的Z5C摄像机-图片2

 

目前,所有的高清摄像机和新型号的小型DV摄像机都是以16:9画幅格式摄录的,当然,这里面也可以在菜单里设置成4:3画幅,我现在需要说的是:16:9画幅与摄像对焦,提起对焦,又要说起过去的往事了,我在童年时自学摄影,我使用第一架照相机就是“上海-202折合式”相机,过去的相机别说是自动对焦,就是自动测距的功能也没有,拍摄任何物体或人像,要凭摄影者目测距离对焦,我因此自小锻炼出过硬的目测本领,后来,那些带有自动测距的相机不断普及,如“海鸥203”“海鸥205”和“长城”牌等双影重叠测距对焦相机,还有“海鸥4型”系列120相机,“海鸥DF”相机就是看磨砂玻璃影像对焦的,以上相机称为自动测距调焦相机。有了以上带有半自动化对焦相机的出现,比我晚一点出道的摄影爱好者已经难以掌握目测距离了。八十年代,大量日产照相机涌入中国市场,随着照相机的普及,摄影爱好者队伍日益扩大,彩色胶卷同样普及,那个时侯,谁也不愿意使用黑白胶卷,在那个时侯出道的摄影爱好者,很多的不了解各种滤色镜的用途。在90年代中期,全自动对焦的照相机已经普及,人们依赖这些相机的自动化功能,把对焦以及曝光的主要责任推在照相机身上,而把自己养成一名白痴的摄影师。

如今,我们已经普遍使用16:9摄像机进行录像,我在各个论坛中看见有不小帖子反映一些摄像机出现“跑焦”现象,我为此采用多台摄像机作试验,根据人们的反映情况逐一看个究竟,最终得出结论,除了极少数属于机器有小毛病之外,而大部分所谓“跑焦”故障均属于人们给它莫须有的罪名,我看到所谓“跑焦”的出现,多是因为一些环境存在的不利因素造成的,如复杂的背景光,主体在快速移动,主体不在对焦区域之内等等。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人们把一切责任依赖机器的自动化功能,把自己养成一名白痴的摄影师,不论是照相机或者是摄像机,在某种环境之下,机器的各种自动化功能可能会出现失灵的,如测光、对焦、白平衡等等,关于自动对焦失灵,可能在4:3的机子中略小于16:9的机子,因为4:3的视场比16:9的视场窄小,主体容易挤到对焦区域之内的原因吧,摄像机的对焦点位于画幅的中央,在摄像构图中,主体的安排往往不在于画幅的中央,如出镜的现场记者,人像特写,花草特写等等,在摄影构图中主体多是安排在画面的偏左或偏右,这样的话,对于16:9的构图就要注意对焦了,我们必须习惯使用手动对焦,因此,我们每一个摄影师必须要掌握手动对焦的强硬本领,使用Z5C等高清摄像机我们必须首选手动对焦方式摄像。采用手动对焦的好处是,画面清晰“实而不飘”,自动对焦的坏处是经常出现画面“飘而不实”,这种现象在摇移镜头时更容易出现。为了方便进行手动对焦,Z5C摄像机的菜单中有一栏是“峰值”,选出“峰值”观察对焦更加一目了然。

在摄影中除了掌握准确对焦的重要性之外,正确曝光同样是及其重要的一项环节,过去我们搞黑白摄影,由于国产相机的机械快门和光圈均有误差,两台相机采用同一档光圈和快门,得出的照片是不同的曝光量(值),在冲洗胶卷中也经常遇到冲洗剂的影响,我们把曝光不足或显影不足的片子称为“薄片”,把曝光过量的或显影时间过长造成密度过大的片子称为“厚片”,在放印照片时,由于黑白片有较大的曝光宽容度,我们可以用1号相纸放印曝光过量的厚片,采用3号4号的相纸去放印曝光不足的薄片,正确曝光的底片就用2号相纸放印,如果是彩色照片就是调整放大镜头的光圈和调整放印的曝光时间取得合适的反差得出层次正常的照片,但是,不管是黑白摄影还是彩色摄影,对于偏差过大的底片,要希望取得正常的照片,同样是很难的,起码颗粒显得粗糙,如果拍摄反转片的话,摄影曝光出错就是出错了,没法子纠正,在摄像中,我们同样要得到非常准确的曝光值,别以为采用软件就可以修正摄像中的曝光错误,曝光严重过量的片子,图像层次已经丢失无法挽回,严重曝光不足的片子要把它调出正常的话,那些颗粒就出来了。不论是照相机或者是摄像机,它的自动曝光(测光)系统经常出现“合理错误”是正常的,如背光场景或背黑场景,雪白的婚纱等等,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克服,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或摄像师,熟练运用手动曝光是最有必要的,手动曝光的好处是亮的就是亮,暗的就是暗,画面不会出现“飘忽不定”的亮暗起伏,我们在摄像中可以参考“斑马线”,而SONY Z5C等摄像机已经附带一个“直方图”供手动调整曝光作参考,使用非常方便,在使用“直方图”我喜欢使用高级这一档次,因为较直观,它没有影响摄像机的平均测光,而高级“直方图”就相当于照相机的中央重点测光,使用时,我们把取景器中央的红色方框(采用了高级“直方图”此方框就出现了)对准需要测光的部位,调整光圈或快门,直至“直方图”的垂直红线位于中间就可以了,采用此功能必须把摄像机调整成手动光圈和手动快门,调整好光圈快门之后重新构图拍摄,“直方图”左边是显示暗的一部分,而右边就是显示亮的部分。

关于白平衡的调整在此无须多说了,有一点我在此罗嗦说几句,我觉得在阳光之下对准白平衡却有一点失真,就是洁白的场景虽鲜艳,但像缺乏阳光与生气,在阴影下对白平衡,那就好多了。

关于机上的麦克风录音,说到录音我就想起我在过去玩录音机的年代,拥有四个喇叭的录音机,放进卡带就能够播放出悠扬的乐曲,但是,如果把这台录音机进行录音或者复制录音带的话,效果就不好了,如噪音偏大,或者复制带子时声音质量严重下降,我搞清楚了,这就是录音时录音机是自动调整电平的,后来我买了大音响,这个“录音座”(卡座)我一定要买一台带有杜比降噪和手动录音电平的,我在今后的录音中质量大大有所提高(这是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事了)。我很早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我在摄像中常常放弃自动录音电平设置,在摄像中,留意电平表的电平显示,在最大的音量起伏中电平指示灯仅仅亮出红灯为佳。专业摄像机随时调整电平比较方便,特别是Z5C高清摄像机,随时可调。为了安全起见,在摄像中,我们经常是把一条声道设置成自动录音电平,而另一声道就设置成手动电平,编辑时采用手动这条声道,万一在某一段出现过大电平发生“爆音”,我们在这个位置将采用自动录音电平这一段,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在使用Z5C摄像机时,机内麦克风和外置麦克风那个实用呢?其实两者也实用,就看是什么用途,如采用外置麦克风录制对话,这是一流的选择,采用外置麦克风录音,它的好处是指向性强,噪音小,话音圆润,机内麦克风没有方向性,噪音偏大,旷野立体感强,我喜欢采用外置麦克风录制话音,采用内置麦克风到外面去录制海水拍打的浪声,树林的风声和鸟叫,把这些素材放在电脑里面作备用,到时候,把这些效果声音素材放在前置和后置的声道上,制作出来的5.1声道片子就更加生动了。

用好你的Z5C摄像机就得很好地爱护你的摄像机,保持机器外表亮丽如新人们各施各法,粗使粗用,只有造成机器容易发生故障,入带要轻,放下机器要轻,这样也会减少故障的发生,切勿把录像带停留在机器带仓太久,这样会导致张力扛等机件疲劳容易发生故障的,外表没有磨损或少磨损,你卖出二手也得一个好价钱,这一点我就提醒你,Z5C摄像机不宜穿上背带使用啊,除非你另加防护,否则,吊带的“日”字型扣子会刮花你的液晶屏塑料,而后面的吊耳是设计时却有点不合理的安置,如果装上背带之后,背带将会紧贴着后机身长期摩擦而擦花机身,所以我没有安装背带。如果要装背带的话,过去松下的肩托机背带实用又美观,如M9000EN摄像机背带和M7MC背带,M7MC背带比M9000EN的好,但这条带子的“日”字扣是铁的,要更换。

 

来源:视频编辑论坛

链接:视频编辑论坛

 

以上内容信息以及包含的资源全部引用、摘录、转载自网络,图片、音频、视频存在无法获取/播放的可能性,因此资源可能已被源站删除或管理方下架。可自行关键字寻找!

继续阅读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weinxin
han_hanwen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weinxin
imaaes
 
  • 本文由 Know Way 发表于 2014-03-26
  • 内容信息以及资源引用全部摘录、转载自网络,由-道不知-收藏整理,旨在提供阅览实用性之参考!对文章中的观点均保持中立,仅供交流之目的。默认遵循各个平台原创转载规则,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与之联系,即刻处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